参考来源:《清圣祖实录》、《清高宗实录》、《起居注》、《大清会典》、《唐书》、《史记》等史料部分章节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请理性阅读
公元1722年12月20日,紫禁城内传来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康熙皇帝玄烨驾崩了,享年68岁。这个年纪在当时已经相当高寿。
77年后的1799年2月7日,养心殿内又传来了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乾隆皇帝弘历驾崩,享年89岁。这个年纪在任何时代都算是奇迹。
这两位皇帝的长寿,在中国历史上格外引人注目。要知道,从秦始皇到宣统皇帝,中国历代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39岁左右。
大部分皇帝都活不过50岁,能活到60岁的都属于少数。
更让人好奇的是,这两位清朝皇帝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坚决拒绝接触宫廷中流行了上千年的某种"神秘物品"。
正是这个决定,很可能成了他们长寿的关键所在。
【一】两位异常长寿的皇帝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生于1654年5月4日,卒于1722年12月20日。
他8岁登基,在位61年,活了68岁。在那个医疗条件极其落后的年代,这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生于1711年9月25日,卒于1799年2月7日。
他25岁登基,在位60年,实际执政63年零4个月,活了89岁。这个年纪不仅在古代是奇迹,就是放在今天也算是高寿。
让人惊讶的是,乾隆不光活得长,身体还特别好。65岁时他还让妃子怀孕,为他生下和孝公主。80多岁的时候,还能正常处理政务,精神头十足。
翻开中国历史,会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当皇帝实际上是一个"高危职业"。
根据史学家的统计,有确切生卒年月可考的209位皇帝,平均寿命仅为39.2岁。这个数字甚至低于当时的平民百姓。
超过80岁的皇帝只有五位:乾隆皇帝(89岁)、梁武帝萧衍(85岁)、女皇武则天(81岁)、宋高宗赵构(80岁)、五代吴越武肃王钱镠(80岁)。
70岁到79岁的皇帝稍微多一些,包括:元世祖忽必烈、唐玄宗李隆基、明太祖朱元璋、三国吴大帝孙权等。而康熙的68岁,也算是进入了长寿皇帝的行列。
【二】皇帝短命的原因
按理说,皇帝享受着最好的医疗条件,吃着最精美的食物,住着最华丽的宫殿,应该比普通人更长寿才对。可现实却恰恰相反。
皇帝短命的原因很多。政治斗争的残酷,让很多皇帝死于非命。宫廷政变、暗杀、毒害等,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即使没有外在的威胁,皇帝们的生活方式也往往不健康。纵欲过度、饮食无度、作息紊乱,这些都是皇帝们的通病。
更重要的是,巨大的精神压力让皇帝们身心俱疲。
每天要处理无数的政务,要应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要承担整个国家的责任。
这种高强度的精神压力,对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损害。
看看历史上那些短命的皇帝,会发现他们的死亡往往都很突然。
秦始皇嬴政,雄才大略,统一六国,可是50岁就突然死在了东巡的路上。
汉武帝刘彻,开疆拓土,建立丰功伟绩,却在70岁时突然驾崩。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的缔造者,身体一直很好,可是52岁就病逝了。而且病情恶化得特别快,前一天还在正常处理政务,没几天就不行了。
雍正皇帝胤禛,勤政爱民,改革吏治,可是58岁就突然暴死。前一天还在批阅奏折,第二天就突然去世,死因至今成谜。
这些皇帝的死因,史书上往往只记载"暴崩"、"不豫"等模糊词汇。
可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会发现这些皇帝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对某种"神秘物品"非常痴迷。
【三】康熙与乾隆的不同选择
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做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决定。
康熙皇帝从小接受的是满族传统教育,同时也学习汉文化。
他的老师熊赐履、张英等人都是饱学之士,有着理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教育背景,让康熙具备了科学理性的思维能力。
乾隆皇帝继承了祖父的这种理性态度。他总结了一套完整的养生方法,被后人称为"十常导引术"。
两位皇帝都有着极其规律的生活习惯。康熙每天凌晨4点起床,晚上9点休息,几十年如一日。乾隆也是如此,20点30分就寝,次日凌晨3点起床,起床后先练一套"十常导引术"。
他们的饮食也很有节制。康熙特别喜欢吃蔬菜水果,乾隆则偏爱清粥小菜。
乾隆每日御膳虽达百品,但他"食不过三匙",早餐吃"冰糖炖燕窝",也喝粳米粥。
更重要的是,两位皇帝都重视运动。康熙经常巡视各地,乾隆喜欢南巡。这些活动让他们保持了良好的体魄。
但是,最关键的一点是:康熙和乾隆都坚决拒绝接触宫廷中流行的那样"神秘物品"……
【四】丹药:皇帝们的致命诱惑
这个让无数皇帝着迷的"神秘物品",就是丹药。
从秦始皇开始,中国历史上就有皇帝服用丹药追求长生不老的传统。
这些丹药通常由道士制作,主要成分包括水银、砒霜、朱砂、雄黄、硫磺等重金属和有毒物质。
在古代,这些物质被认为具有神奇的功效。水银被称为"真汞",砒霜被叫做"信石",朱砂被誉为"丹砂"。
道士们声称,这些"仙药"经过特殊的炼制工艺,能够净化血液,延年益寿,甚至让人长生不老。
道家的理论认为,人体内有阴阳二气,通过服用特制的丹药,可以调和阴阳,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这些理论听起来很有道理,容易让人信服。
唐朝皇帝对丹药的痴迷尤为严重。按照史书记载,唐朝皇帝前仆后继地迷恋丹药,这与李唐家族有一种遗传病叫"风疾"有关。
以今天的观点来看,"风疾"就是涉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中风。
在这种家族遗传病的困扰下,唐朝皇帝们更加相信丹药的神奇功效。他们认为,只要找到合适的丹药,就能治愈疾病,延年益寿。
【五】历史上的丹药受害者
可是,现代科学告诉我们,这些所谓的"仙药"都是剧毒物质。
长期服用必然会导致重金属中毒,出现神经系统损伤、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问题。
让我们看看历史上那些服用丹药的皇帝们的下场:
秦始皇嬴政: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派徐福东渡求仙药,自己也长期服用各种丹药。公元前210年,50岁的秦始皇在东巡途中突然暴死,死因很可能就是慢性汞中毒。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开始服用丹药,身体急剧恶化,出现了典型的重金属中毒症状:皮肤变黑、精神异常、身体衰弱。公元649年,52岁的唐太宗病逝。
雍正皇帝胤禛:更是丹药的狂热爱好者。他在宫中设立了专门的炼丹房,请来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人为他炼制丹药。
从1730年到1735年雍正驾崩的五年间,炼丹消耗了黑煤192吨,木炭42吨,还有大量的铁、铜、铅制器皿,以及矿银、红铜、黑铅、硫磺等矿产品。
雍正还写过一首《炼丹》诗:"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可见他对炼丹的痴迷程度。
雍正不光自己吃丹药,还把这些丹药赏赐给大臣。他给田文镜的丹药,说"仙丹"百利而无一害,可放心服用。
他还给鄂尔泰讲述服用方法,说丹药与秋石一同服用,效果更佳。
1735年8月23日凌晨,58岁的雍正突然暴死,死因很可能就是急性丹药中毒。
唐朝21位皇帝中,至少有5位是因为服用丹药中毒而死的。这个比例相当惊人。
【六】康熙、乾隆的理性认知
康熙为什么能够抵制丹药的诱惑?
这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康熙从小接受的是满族传统教育,满族人本身就不太相信汉地的炼丹术。
同时,他也学习汉文化,但他的老师们都是饱学之士,有着理性的思维方式。
康熙特别重视实用性。他认为,治国理政要讲究实效,不能搞虚无缥缈的东西。这种务实的态度,让他对丹药产生了怀疑。
康熙还特别重视医学。他经常和宫中的御医讨论医理,对各种药物的功效和副作用都有深入的了解。他逐渐认识到,那些所谓的"仙丹"其实都是毒药。
康熙曾经说过:"朕观古来帝王,因求长生服食丹药而死者甚多。夫人之生死,自有定数,岂区区服食所能延年益寿哉?"
这段话显示了康熙对丹药的清醒认识。他认为,生死有命,不是靠服用什么药物就能改变的。
乾隆的养生理念更加成熟。他总结了一套完整的养生方法,被后人称为"十常四勿"。
"十常"是指: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眼常动,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腰常伸,肛常提。
"四勿"是指:食勿过饱,饮勿过多,冬勿极温,夏勿极凉。
乾隆严格按照这套方法养生,从不依赖任何药物。他认为,真正的长寿之道在于顺应自然,保持身心健康,而不是靠服用什么"仙丹"。
乾隆还特别注重晨练。他每天凌晨3点起床,起床后先练一套"十常导引术"。这套功法包括:
清晨睡醒后,不忙起床,静卧5分钟。然后先左侧卧,再右侧卧,最后仰卧,其间共伸3次懒腰,使关节充分舒展。
起床后,伸臂踮足连续进行10次深呼吸。随后放松全身肌肉,调理气息。
走到户外,大口呼气,将身体内浊气呼出,吸入新鲜空气。
乾隆还特别喜欢运动。他经常骑马、射箭、游泳,甚至到了80多岁还坚持锻炼。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远比服用任何药物都有效。
【七】两位皇帝的养生秘诀
康熙和乾隆的长寿,除了拒绝丹药之外,还有其他几个重要因素:
规律的作息:两位皇帝都有着非常规律的生活习惯。康熙每天凌晨4点起床,晚上9点休息。乾隆每天晚上8点30分就寝,次日凌晨3点起床。几十年如一日,从不改变。
适度的饮食:他们都不贪吃,饮食清淡,注重营养搭配。康熙特别喜欢吃蔬菜水果,认为这些食物有助于健康。乾隆则偏爱清粥小菜,虽然每日御膳达百品,但他"食不过三匙"。
良好的心态:两位皇帝都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康熙喜欢读书写字,经常与大臣们讨论学问。乾隆喜欢作诗绘画,一生作诗四万多首。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这对健康非常重要。
适当的运动:康熙经常巡视各地,这些活动让他保持了良好的体魄。乾隆喜欢南巡,六下江南,多次到木兰围场秋狝。这些活动不仅是政治需要,也是很好的锻炼。
重视医学:两位皇帝都对医学有深入的了解。康熙经常与御医讨论医理,对各种药物的功效和副作用都很清楚。乾隆也是如此,他知道什么对身体有益,什么对身体有害。
理性的思维:最重要的是,两位皇帝都有着理性的思维方式。他们不会被虚无缥缈的传说所迷惑,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
【八】历史的启示
康熙和乾隆拒绝丹药的故事,给我们很多启示:
健康生活方式的价值:真正的健康长寿,不是靠服用什么神奇的药物,而是要有科学的生活方式。
规律的作息、适度的饮食、良好的心态、适当的运动,这些看似平常的习惯,其实就是最好的"仙丹"。
注重基本的养生方法:与其寻找各种神奇的产品,不如注重基本的养生方法。
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的作息、适度的运动、积极的心态,这些才是真正的长寿之道。
保持理性,拒绝诱惑,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才是真正的长寿之道。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康熙能够在位61年,乾隆能够活到89岁的真正原因。
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一个道理:最好的药物,就是不乱吃药;最好的养生,就是顺应自然。
启牛配资-2024年配资明细表最新-做股票配资-配资炒股就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