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头宽宽学问大,眉毛弯弯像月牙。大脑袋,真聪明……”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黔灵女职业培训学校的育婴培训室里,一首朗朗上口的歌谣回荡其间,只见身着红马甲的学员们正轻柔地为“小宝宝”做全身按摩。
八月的凉都依旧清凉,清晨一场小雨过后更像是把人带入了深秋。幢幢楼宇间,难掩盖一所职业培训学校散发出的教育热情。
六枝特区黔灵女职业培训学校成立于2017年,除了开设有上述的育婴培训课程,还有家政服务、养老护理、收纳等课程,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培训时长,比如初级收纳只需培训七天,而养老护理和育婴课程需培训一个月。这里的学员可以结合自身兴趣爱好以及未来就业计划自由选择课程学习。该校招生对象主要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以及城乡失业人员等。在这里,属于政府帮扶对象的学员终身可以免费接受三次培训,根据学员对一项技能的掌握程度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学员在学校接受的是初级培训,之后需要有三年的相关工作经验才可以考取更高级别的证书。
在育婴培训区的一旁,桌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种衣物,只见袜子等贴身衣物在十秒钟之内经过收纳学员田景凤的双手很快就变得紧凑有序。“除了折叠衣物,我们还要学习挂晾其他无法折叠的家居用品,衣物的收纳可以通过颜色的深浅和长短类型来分类。”田景凤是所有学员中比较年轻的一位,刚从餐饮行业转行来到这里学习收纳。在她看来,目前学习的初级收纳更多的是作为一种附属技能,方便她以后做照护工作时用到,因为在她所处的城市对于收纳这一服务的需求并不高,因此她同时也要学习其他家政服务技能。由于年纪尚轻,田景凤也有先在这里打磨技能,以后去大城市发展的想法。
这所职业培训学校的创始人乔玉梅是一名神经内科医生,曾就职于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退休后她并没有选择开启舒适的养老生活,而是走出了人生晚年新路径。“刚退休那会儿,我也曾想过让自己轻松、平静下来。但是,每当看到社区里那些为生计发愁的姐妹,看到他们渴望改变命运的眼神,我就觉得,自己还能为社会作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年近七旬的乔玉梅精神依旧矍铄,谈吐清晰,在回忆创校历程时眼里有光。乔校长的办学初心很简单,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妇女掌握一技之长,正出于此,不同人的人生轨迹慢慢产生交叠。
在早期筹建学校时,乔校长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启动资金,包括变卖住房和向亲戚朋友借款,最终筹到了130万元左右的资金,用于装修校舍、购置设备和引进师资。最开始,学校是通过加盟家政公司的方式邀请专业老师来校授课,慢慢地,从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模拟上课。后来,乔玉梅又邀请了身边的退休人员加入,而培训老师盛嘉凌就是其中一位。盛嘉凌是一名计算机工程师,早年在六枝特区矿务局工作,1999年后她开始做培训创业,因同为九三学社社员而结识乔玉梅,2017年加入黔灵女职业培训学校后,她接连考取了各种技能证书,如二级家政技师、二级保育师、二级保健按摩师等相关证书。现在,盛嘉凌也在尝试学习AI(人工智能)相关知识,期望将新知识新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
据了解,学员在接受职业培训后,可以通过推荐上岗的方式获得一定客源。早期乔玉梅及其他退休成员积极联络身边离退休老人,主动为学员匹配客户。后来,随着学员技能水平和业界口碑的提高,学校陆陆续续地和一些养老机构及家政机构签约,每年大约会有两成的学员通过签约机构就业,还有不少是通过老带新的方式,例如一名在上海的养老院工作的老学员每年都会来学校带走二十来个新学员到上海就业,当然,由于参加培训的多为大龄学员,这些学员大都留在本地就业。
黔灵女职业培训学校吸引的不仅仅是希望有一技之长的学员,更有怀抱创业热情的行动者,一名受访者表示自己在接受了高级养老技能培训后便前往上海加盟了一家养老公司,后回乡开办养老机构,实现了从送快递到创业的巨大转变。不管是乔玉梅还是盛嘉凌,她们的退休生活似乎同农村无知识无技能的妇女们的晚年生活风马牛不相及,却因一所职业培训学校产生交集。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不同人生轨迹交叠所投影下的,是各自对于更好的自我和更好的人生的再定义及不懈追求。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记者 骆美琪 凌洁
编辑 蔡义桂
二审 黄修宇
三审 梁晶晶
启牛配资-2024年配资明细表最新-做股票配资-配资炒股就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