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千年前的一个秋天,经历了一场猝不及防的相遇。他在淮水之滨,遇见了曾经在梁州共事的老友。一别十年,再见已是两鬓风霜。诗人将这场相遇化作了二十个字,却道尽了人世间最深的感慨。这首《淮上喜会梁州故人》看似平淡如水,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力量。要知道,韦应物写这首诗时,已是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盛唐的太阳正在无可挽回地坠落,整个国家都处在动荡与重建的阵痛中。而诗人自己的人生,也正经历着巨大的转折。韦应物出身京兆韦氏,是唐代最显赫的世家大族之一。少年时代,他曾是唐玄宗的近侍,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安史之乱的爆发改变了一切。长安陷落,玄宗奔蜀,整个王朝几乎土崩瓦解。韦应物的人生也从云端跌落,他开始潜心读书,最终通过科举重返仕途,但再也回不到从前的辉煌。了解了这个背景,我们才能读懂诗中那句“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的千钧之重。这十年,不仅是两个人分别的十年,更是一个时代崩塌后的十年,是每个人都在废墟上重建生活的十年。诗中“江汉曾为客”点出了两人的交集。他们曾经同在江汉一带为官,那时想必都是意气风发的年纪。每次相逢必定畅饮至醉,这是何等的豪情与快意。“相逢每醉还”五个字,勾勒出的是盛唐时代文人交往的典型画面——洒脱、奔放、充满生命力。然而这样的时光再也回不去了。“浮云一别后”,比喻分别如浮云般飘忽不定,难以把握。而“流水十年间”更是神来之笔,将时光比作流水,既写出了十年的漫长,又暗示了时光的一去不返。图片
最令人唏嘘的是相见的那一刻——“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他们的情谊依旧,笑声依旧,可是镜中已是白发斑斑。这八个字写尽了中年重逢的典型场景:我们努力地想找回当年的感觉,却发现岁月早已在彼此身上刻下痕迹。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受,相信每个经历过久别重逢的人都能体会。诗人问:“何因不归去?”为什么我们不回去呢?然后自答:“淮上有秋山。”表面上看,是说淮水边的秋山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但深层次看,这或许是一种无奈的回答——我们已经回不去了,不只是回不到故乡,更是回不到过去,回不到青春,回不到那个盛世大唐。韦应物的这首诗之所以打动人心,正是因为它触及了时光流逝的无奈,物是人非的感慨。我们每个人生命中都有这样的时刻:翻开旧相册,发现照片中的人已各奔东西;重游故地,发现熟悉的街道已变了模样;遇见老友,发现彼此都已不再是当年的少年。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它将这些深沉的人生感慨,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来。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修辞,就像老朋友之间的对话,自然而真挚。这种平淡中见深情的艺术风格,正是韦应物诗歌的典型特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启牛配资-2024年配资明细表最新-做股票配资-配资炒股就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