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672127暖心中医
现在天气炎热,孩子是“纯阳之体”,跑跑跳跳、动一动、进食之后出汗很正常,是身体在散热、调节体温。家长观察一下,如果孩子仅仅是头颈后背微微出汗,而且精神足、吃饭香、睡得好,就不用过度担心。
但如果发现孩子出汗异常,可能是脏腑在“求救”,家长就要警惕起来了。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不同部位的异常出汗,往往对应着不同的脏腑失调:
图片
头汗多:肺气不足,毛孔“关不住”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肺脾功能好时,皮肤开合正常、汗液排泄有序;肺气虚弱则毛孔“阀门”失灵,头部易多汗。
表现:体质弱、动则汗出、面色苍白、易出虚汗,常抵抗力差、反复感冒,甚至皮肤干燥脱屑。
调理:补肺气、固肌表。
食疗方:黄芪6g、淮山6g、去心莲子6g、太子参3g,煮20分钟饮用(适合3岁以上无感冒的孩子)。
图片
盗汗(夜间汗多):脾气虚弱,津液“收不住”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不足则气虚,津液固摄失常,睡眠时易盗汗。
表现:白天活动或进食时汗多,伴大便稀溏、食欲差、气短乏力、面色萎黄,舌淡白有齿痕。
调理:健脾益气,兼滋阴降火。
代茶饮:北沙参6g、麦冬3g、玉竹6g、甘草2g,煮水代茶(适合3岁以上脾虚气阴两虚的孩子,感冒、脾胃虚寒者不适合)。
图片
胸汗多:心气不足,汗液“收不住”
胸口为“心之居所”,“汗为心之液”,心气虚易胸口多汗,且过度出汗会耗伤心气。
表现:烦躁失眠、情绪波动大、注意力不集中,伴少气懒言、精神萎靡。
理:补心气、安心神。
食养:参考“甘麦大枣汤”,多吃淮山药、黄花菜、大枣等,补益心气、安神定志。
另外汗液分虚实之分,实汗该怎么办呢?
积食化火易致孩子出“实热汗”。小儿脾常不足,夏季暑湿更易致积食,若爱吃冷饮,脾胃问题会加重。脾失运化,食物积久化热,内火蒸腾使津液变成黏腻酸臭的汗排出。
实热汗特点:
- 汗:黏稠、味重或酸馊,头部、颈胸、手足心汗多
- 舌象:舌红、苔黄厚,有口气
- 二便:小便黄,大便干结、味重
- 睡眠:不安稳,踢被、磨牙
调理分两步:
图片
1. 消积清热:喝小儿消积茶(1天1次,连喝3天),可搭配小儿清热方(同一天喝,间隔开)。
2. 生津补水:用酸甘化阴法,如小儿生津茶(柠檬、蜂蜜、陈皮搭配),生津不助湿,汗多补津液时也可喝。
虚汗又该如何呢?
孩子体虚不固易出“虚汗”,包括气虚自汗、阴虚盗汗、营卫不和(虚实夹杂)三种,调理方向不同:
1. 肺卫不固(气虚自汗):肺气不足,毛孔失固,动则大汗(头、肩背明显),汗凉,伴疲劳、面色苍白、易感冒。
- 护理:汗后擦干大椎穴,避吹风。
- 调理:益气固表,忌寒凉。食疗用黄芪红枣汤(黄芪15克+去核红枣3枚,3岁以上辨证喝,蚕豆病可用),每周2天,每日1次。
2. 阴虚盗汗:阴液耗损致虚热,入睡后头颈胸背出汗,醒后止,伴舌红少苔、手足心热、口干、便干。
图片
- 调理:滋阴降火,忌温燥食物及熬夜。食疗用鲜百合银耳汤(百合10克+莲子10克+银耳1/2朵+冰糖5克)或红枣浮小麦茶(去核红枣2枚+浮小麦15克),3岁以上辨证喝,蚕豆病可用。
3. 营卫不和(虚实夹杂):病后或受风致营卫失调,全身自汗,伴怕风怕冷、汗后更明显,易着凉。
- 护理:汗后换衣,避直吹。
- 调理:调和营卫,喝桂枝红枣茶(桂枝3克+炒白芍6克+生姜2片+去核红枣3颗+炙甘草2克),3岁以上辨证喝,蚕豆病可用。
最后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腺样体肥大这个病它没有特效药,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自己的,不要相信那些未经证实的偏方或者秘方,大多可能是套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启牛配资-2024年配资明细表最新-做股票配资-配资炒股就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