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术后,不少患者被反复腹泻、浑身乏力、吃不下饭缠上 —— 西药止泻、补营养却见效甚微。成都普济中医肿瘤科庞小平主任表示,其实从中医角度看,这不是单纯的 “体虚”,而是手术耗伤正气、癌毒残留引发的 “肠腑瘀虚”,调对方法才能从根上改善。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侵删
先找病根:术后不适的核心是 “瘀、虚、湿” 缠结庞小平主任认为,肠癌发病与 “湿热瘀毒” 相关,手术虽切去病灶,但:
气虚为本:手术耗伤脾胃之气,脾失运化则水湿不化,下注肠腑就会腹泻、大便黏腻;气虚推动无力,自然乏力、精神差。 瘀毒为标:癌毒未完全清除,加手术创伤致肠腑瘀滞,“瘀” 与 “湿” 裹缠,既影响营养吸收,又可能成为复发隐患。 肠腑失和:手术打乱肠腑正常传导功能,哪怕肿瘤切除,肠道 “蠕动节律” 和 “吸收功能” 也需重新调理。3 类实用调理法:食疗 + 穴位 + 中药,温和调肠腑展开剩余68%1. 辨证食疗:吃对饭比 “大补” 管用
庞小平主任指出,根据症状选方,均做软烂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脾虚湿盛型(腹泻清稀、乏力怕冷):山药 30g、莲子 15g、炒白扁豆 10g,煮成稀糊,加少许盐调味,健脾祛湿止泻。 瘀热内阻型(腹泻带黏液、口苦):马齿苋 15g(焯水)、小米 50g,熬成粥,加少量陈皮末,清热散瘀、调和肠腑。 气血两虚型(乏力头晕、面色苍白):黄芪 10g、瘦肉 50g、大米 50g,煮成粥,撇去浮油,补气养血。图片来源于摄图网,侵删
2. 穴位调护:在家就能做的 “肠腑养护术”
贴敷止泻:取神阙穴(肚脐),用炒白术 10g、茯苓 10g、吴茱萸 3g 研末,加醋调成糊状贴敷,每晚睡前贴,晨起取下,健脾温肠。 按揉强脾:每天按揉足三里(外膝下 3 寸)、三阴交(内踝上 3 寸),每个穴位 3 分钟,酸胀为宜,增强脾胃运化力。3. 中药调方:扶正气、清余毒、调肠腑
基础方以 “攻补兼施” 为原则:黄芪 15g(补气)、白术 12g(健脾)、茯苓 15g(祛湿)、当归 10g(活血散瘀)、白花蛇舌草 12g(清余毒)、陈皮 6g(理气)。
腹泻重者加炒山药 20g、石榴皮 6g; 食欲差加山楂 10g、麦芽 10g。需由中医师辨证加减,煎汁后温服,每日 1 剂,分 2 次喝。图片来源于摄图网,侵删
关键提醒:3 件事不能忘 调理≠替代复查:中药改善症状的同时,术后每 3-6 个月仍需查肠镜、肿瘤标志物(CEA),防复发是核心。 忌 “生冷硬辣”:冰镇食物、油炸食品、辣椒会刺激肠黏膜,加重腹泻,饮食务必清淡软烂。 别盲目 “补人参”:术后初期多有 “湿瘀”,人参太温补易 “助湿生瘀”,需辨证后再用。庞小平主任强调,肠癌术后的调理,重点是让肠腑 “功能归位”、正气 “重新充盈”。中医不直接 “抗癌”,却能通过调畅肠腑、清除余毒,帮患者摆脱腹泻乏力的折磨,更能筑牢防复发的 “基础防线”。具体方案最好找中医师面诊,根据体质定制,才能调得准、见效稳。
发布于:四川省启牛配资-2024年配资明细表最新-做股票配资-配资炒股就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